近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主办的第五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圆满落幕。作为北京地区高校教学领域的权威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北京地区各高校的积极参与,共推荐395位(个)教师个人(教师团队)进入市级比赛。经过严格的网络评审,159位(个)优秀教师(团队)晋级现场评审,竞争异常激烈。最终,我院马靖文老师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以总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北京市二等奖,展现了我院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效。
在比赛现场,主讲教师马靖文以"'工程案例牵引、智慧课程'赋能——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智能化、个性化、混合式教学"为题,向评审专家详细阐述了创新理念与成果。该教学模式通过深度融合工程案例与智慧教学手段,实现了传统化工课程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的转型升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马靖文老师所在的化工原理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化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为导向,对“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课程进行了系统性优化。构建“六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深挖能源特色思政元素,建设了思政素材库和案例库,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专业-思政”双螺旋育人;基于知识图谱深度整合多层次教学资源,结合AI助教提供智能导学、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实时答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以“工程案例牵引的TBL小组讨论法”打造深度互动的进阶式教学环节,通过“多元化、多主体、全过程”的成绩考核方式,实现深度学习和持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能源化工领域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工程案例牵引和智慧课程赋能,让化工专业教学更贴近工程实际、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我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前沿和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马靖文老师表示:“这次获奖是对我们教学改革方向的肯定,也是继续深化创新的动力。此次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



